“這些照片,見證了我們家在黨的關懷下,衣食住行發(fā)生的巨大變化。”日喀則市拉孜縣曲下鎮(zhèn)吉如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多吉歐珠說。
在多吉歐珠家的客廳里,幾張泛黃的照片靜靜訴說著過往。第一張照片定格了18歲的他:身穿警服,腰板挺直,站在一塊印著布達拉宮的幕布前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與‘布達拉宮’合影。”多吉歐珠摩挲著照片回憶,那時候,通往市區(qū)的道路崎嶇難行,想去趟拉薩更是難上加難。
那年,他跟著父親到日喀則辦事,天不亮就要從鄉(xiāng)里出發(fā)。父親擠在卡車駕駛室,他和鄉(xiāng)親們坐在堆滿貨物的后車廂?!奥飞峡涌油萃荩貏e顛。等到了市區(qū),天都黑了。”
時間來到2001年,多吉歐珠第一次到拉薩,見到了布達拉宮?!拔易挠H戚家的小汽車,早上從家里出發(fā),傍晚就到了!”那次旅行,他們還去了山南、林芝等地,一路走,一路看,一路感嘆:“現在條件好了,路修得又寬又平!”
2023年底,多吉歐珠陪妻子去拉薩治病?;丶視r,他們乘坐動車回日喀則,僅2個多小時就到了?!斑@是我第一次坐火車,又快又方便!”
從顛簸一天才能到日喀則市區(qū)到一天就到拉薩,再到2個多小時就從拉薩回到日喀則,如今,公路、鐵路、航空等立體交通網絡,徹底改變了高原兒女的出行方式。
視線轉向墻上的第三和第四張照片:這是多吉歐珠的驕傲時刻——大兒子和小兒子考上大學時的留影。照片里,兩個兒子意氣風發(fā),與父輩的笑容交織成幸福圖景。
然而,這兩張照片的背后,多吉歐珠也有自己的遺憾。他指著自己那張在布達拉宮幕布前的照片說:“看,那時我才18歲,已經輟學在家務農了?!敝R的匱乏成為他心里的結,“最遺憾的就是自己書讀得少,有時不能把
黨的好政策給鄉(xiāng)親們講透?!?/p>
“絕不能讓孩子像我們一樣!”這是他和愛人下定的決心。農忙再累,也不讓孩子下地,一個勁兒地教育孩子要專心學習?!暗靡嬗邳h的‘三包’政策,孩子們上大學前的花費,國家基本都包了!”大兒子加措大學畢業(yè)后在雅曲水泥廠工作,收入穩(wěn)定;小兒子扎西多吉正在西藏民族大學學習?!坝形幕?,就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?!倍嗉獨W珠說。
講述中,多吉歐珠望著墻上的第五張照片久久不語,照片里年輕時的他抱著幼子站在一棟嶄新的土木結構房屋前。
“這是1998年洪水后,我們從彭措林鄉(xiāng)搬來剛蓋好的新房時,一位好心游客拍了寄來的?!边@張照片,記錄著他家災后的重生。他至今清晰地記得:“家被洪水沖沒了,是政府第一時間送來帳篷、生活用品,分了宅基地、建房用的木頭,還有耕地的牦牛,幫我們渡過了難關。”
記者到訪時,多吉歐珠正和工人在屋頂忙碌。年初的地震震倒了幾處女兒墻,此刻,在災后重建政策的支持和幫助下,新的女兒墻砌得更加牢固。
對比兩次災難,多吉歐珠的感觸刻骨銘心?!?998年洪水,是黨和政府全力救災,給了我們新家。這次地震,黨和政府的救援第一時間就到了,各類物資日夜不停地送了過來!”
當時,他正在拉薩陪妻子做手術,得知災情后,他第一時間回到吉如村,奮戰(zhàn)在救災一線十幾天。“我是黨員,危急關頭就得沖在前面!”多吉歐珠說。
從27年前接受救助的青年,到如今帶領鄉(xiāng)親們奮戰(zhàn)在一線的黨員干部,多吉歐珠的身份變了,不變的是那顆感恩的心。他的目光慢慢掃過墻上的照片,說:“現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這份恩情,永遠刻在我們心里!”
北疆新聞 | 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媒體平臺,內蒙古出版集團?內蒙古新華報業(yè)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蒙)字第631號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